很多转学UBC的学生都会听到各种各样的传闻,这些传闻让他们对自己的选课、drop课,以及多个学校选课的情况犹豫不决。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同学就会陷入迷茫,觉得自己转学无望。其实,这样的想法大可不必。UBC在招收转学生的同时虽然有很多严格的标准,但是在很多细节的操作上也是抱着一种十分理解转学生的态度,来面对转学学生的。
传闻一:在转学前不能在3个以上的学校上课
对于这个传闻,实际上完全是分情况讨论的。以转学前上的学校的数量来确定学生是否能够转学是完全不符合道理的。
按照UBC的官方回答,对于在多个学校有上学经历的同学的评价是这样的:
“Attending multiple institutions is not automatically grounds for refusal, but it can be an indicator of that the overall program of studies lacks in strength”.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同学在多个学校的学习历史显示了他在学习上毫无常性,那么UBC就很有可能由于这个原因拒绝这样的学生。

那么,什么样的在多个学校有上课历史的同学能被UBC录取呢?结合恒思教育以往的学生案例,小编分享以下的情况(根据实际案例做出了模糊化处理)
情景一:
A同学在A大学读大一,由于各种原因,A同学并没有顺利在第一年拿到Passing Grades,所以被学校强制要求离开学校。在离开学校之后,A同学并没有直接选择继续大学学业,而是选择了进入B学院进修应用类专科学位。在完成学位之后,A同学在专业工作上积累了两年的工作经验。A同学进入了C学院的转学分项目,开始准备转学UBC大学。经过了一年的准备,A同学顺利拿到了合格的平均分,顺利进入UBC。
分析:
在以上的例子中,虽然A同学曾经在3所学校就读,但是A同学的学习经历说明了他是一个可以调整目标(选择B学院),并且可以在逆境中继续努力的人(完成B学院学习,工作两年,继续转学道路)。这说明,A同学并不是一个Lack strength的人;对于此类同学来说,在多个学校上课对于转学申请来说并不是问题。
传闻二:UBC只看最近30个学分的成绩
按照UBC的招生要求,对于转学生的主要考量标准就是转学生最近30个学分的成绩。
“Admission average is based on your post-secondary GPA calculated with an emphasis on the most recent 30 transferable credits taken”
但是,在实际的考察中,UBC在招生的过程中明显考虑了最近30个学分以外的成绩。对于这样的情况,UBC给出的解释如下:
“The university reserves the right, the published regulations notwithstanding, to deny admission on the basis of overall academic record and to limit enrolment by selecting from among qualified applicants those who will be admitted”
那么,什么情况会导致UBC关注学生的最近30个学分以外的成绩呢?
实际上,UBC只看最近30个学分的成绩的情况如下:
- 申请者的最近30个学分比30个学分之前的课程难度高
- 申请者的专业选择一直比较稳定,没有巨大变化
- 申请者并没有出现倒选课的情况(在选择难度大的课之后,重新选择同学科的简单课程)
如果学生的选课符合以上要求,学校大抵是只会关注学生最近30个学分的课程的。

传闻三:不能有课出现C-
实际上,在转学之前,出现一两门分数较低的课程或者出现挂科都不会直接影响录取。学校关心的是,那些导致学生低分或者挂科的问题,是否被学生顺利解决了。
如果学生在往后的更高难度的课程中显示了自己的学习能力比较强,或者成绩比较出色,那么之前较为简单的课程的地方是不会影响UBC对于学生的判断的,也不会降低学生被录取的可能性。
传闻四:申请时总GPA不能低于3.4
实际上,在恒思教育的申请过程中,有大量的GPA 3.4以下的学生被顺利录取。实际上,在GPA的评估流程中,有一些主要的规则会制约学生的申请:
如果学生是大一转大二,那么申请者的GPA最好保持在3.4以上,并且尽量不要出现挂科、Drop课的情况。
如果学生是大二转大三,有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学习历史,那么GPA略微低于3.4,也并不是非常影响录取的可能性。同时,如果学生出现一些非主课的withdraw的情况,也是可以被UBC容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