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交申请要求需要推荐信了,还没有向教授要推荐信吗?
每每提到推荐信,很多同学都感到十分头大,不知道要如何开口向教授获取。其实,要推荐信在北美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不必为要给推荐信而胆怯,害怕会被拒绝。有些同学担心自己学科拿到的分数不够高被拒,通常来说,所修的那门课的学分拿到了B以上就可以向教授提出要推荐信;有些同学认为教授对自己课上的印象并不深刻,无法提供与自己相关的推荐信内容。要知道,教授或者是实习的上级会被很多同学请求写推荐信,他们通常都有自己的一套模板。那么,如何让自己的推荐信变得与众不同,在众多推荐信中脱颖而出?这就需要一些技巧了。
同时,相对于低年级人数众多的大班课,高年级专业课教授给出的推荐信更具专业指向性和针对性。本期内容将为大家介绍北美的推荐信文化,什么时候会得到/拿不到推荐信,以及要推荐信的具体步骤,帮助同学们拿到高水准的推荐信!

推荐信文化
申请研究生院时,学校会要求申请者递交成绩单、推荐信以及个人履历等资料。成绩单是筛选申请者的基础门槛;而研究生院还需要从申请者周边人的描述了解到申请者的品质。这些周边人就需要是权威的、比申请者能力强的人。在北美,为满足自己要求的学生写推荐信是教授职责的一部分。
满足拿到推荐信的条件
只要同学的表现满足教授自己设定的要求,他们就会为学生写推荐信;反之,如果答不到要求,或者教授对学生除了改卷子能见到人名,课下无任何交流的话,大概率就不会为学生提供推荐信。所以建议同学们尽可能让教授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留下对你的印象,认可你,这样教授才会逐渐了解你,给到的推荐信也更具真情实感。
具体步骤
为提升拿到推荐信的几率,同学需要准备个人简历、一份描述个人兴趣、技能以及未来学业和职业规划的文书。这些资料能让教授对学生有更深的了解,也能在写推荐信时,针对同学的规划写出符合的推荐信内容。
当然,如果教授只能在审阅卷子时见到同学的名字,那教授很有可能记不清楚申请者是谁。同学就需要向教授解释之前上的某门课程和所申请的研究生专业的相关性,并且陈述自己在这门课上学到的技能和知识会如何提升研究生经历。同时,陈述清楚个人能力和技能以提高拿到推荐信的几率。
为什么我们能要到推荐信?
在北美,所有的专业人士,包括大学教授、公司管理者,都认为写推荐信是自己工作职责中的一部分。通常大学教授和公司的管理者会拟定写推荐信的原则和指标,只要请他们写推荐信的学生或下属达到基本要求,这些专业人士就会帮助学生完成推荐信。
在这些专业人士的成长道路中,他们也会请他们的上级,前辈,导师帮助他们完成推荐信。所以,当他们收到同样的要求,他们一般会欣然接受。
什么时候教授、上级不会给我们写推荐信?
当教授面临太多的推荐信请求时,可能会奉行先到先得的原则;当一个教授一年收到超过自己负荷的推荐信请求时,他们通常会拒绝晚提申请的学生。
大多数时候,上级是不能拒绝下级的推荐信请求的。但当有些下级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上级认为自己的推荐信没有太高的含金量时,会建议下级另挑人选。
通常来说,高年级、小班课程的教授相比低年级、大课教授而言,更愿意给学生写推荐信。因为小班、高年级的教授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价学生的成绩;而低年级、大班教授会认为自己无法客观评价学生的水平。

推荐信步骤一(准备联系材料):
准备材料
Resume:在请教授写推荐信时,需要向教授提供自己的简历,里面列举自己有关申请项目的工作、求学经历,帮助教授了解自己。当缺乏工作经验的时候,可以在简历中列举自己的学校课程中的项目经验,以陈述自己的主要技能(如编程语言以及软件的使用)。
Personal Statement:通常,学生不用为了要推荐信而专门写一份 Personal Statement,只需要将自己的提供给申请学校的Personal Statement发送给教授即可。一般来说,Personal Statement中需要详细描述个人兴趣,个人技能,以及未来的学业以及职业规划。
与该教授的个人互动:很多时候,教授并不能准确意识到学生的身份。所以,在要推荐信的沟通中,学生需要提及之前与该教授的互动以及之前在教授课堂中的表现以唤醒教授的记忆。
推荐信步骤二(直接联系教授):
联系教授后,有的时候教授会直接同意给学生写推荐信,而有的时候,教授会提出跟学生通过 Zoom或者当面沟通,以确定自己是否应该给学生写推荐信。
如果学生被要求跟教授会面,那么就需要在会面之前准备好以下的内容:
1. 自己选择某个研究生项目的原因
2. 教授所教的课程对于学生研究生申请的帮助
3. 教授可以证明学生拥有的特定能力,例如:
a) 学术能力、资料搜集的能力
b) 某个专业学科的知识水平
c) 言能力,包括写作能力和口语能力
推荐信步骤三(如何面对拒绝?):
一般情况下,如果教授在拒绝学生的时候陈述了自己的写推荐信的标准(比如:上过该教授 3门以上的高年级课程、在该教授2门以上的课程中拿到A Level),并且指出学生不符合标准的情况下,学生就几乎没有可能得到该教授的推荐信。
但是有时,教授会认为自己的学科或者教授的课程跟学生申请的项目无关,所以拒绝帮学生写推荐信。这样的时候,学生可以通过向教授解释要推荐信的原因来增加教授给推荐信的可能。学生可以给的原因一般有:
1. 教授的课程可以帮助学生证明自己的学术能力
2. 教授的课程可以帮助学生证明自己跨学科的思维
3. 教授的课程可以帮助学生证明自己的语言、领导、或组织能力
对于不熟悉的教授,学生可以在第二封沟通信中添加更多的自己的信息,如:
1. 参与过的项目、研究介绍
2. 完成过的该教授的作业(主要为得高分的作业)
推荐信步骤四(如何提高推荐信质量?):
在教授答应给学生写推荐信之后,学生需要通过提供材料帮助教授写出质量更高的推荐信。一般情况下,教授会按照学生的学术能力,沟通能力,语言能力,个人规划四个方面评价一个学生。所以,学生需要尽可能多地提供关于自己的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这些能力。
关于学术能力的材料:
学生可以尽可能多地提供自己在该教授的课程中完成的高分作业。
关于沟通能力:
学生可以向教授介绍自己是如何通过多渠道沟通了解自己申请的学校的项目,并且列举一些自己的沟通成果案例。
关于语言能力:
学生可以将自己的 Writing Sample直接发给教授,亦可在发送之前做一些修改和美化。
关于个人规划:
学生可以将自己的 Personal Statement发与教授,并且在沟通中强调自己的个人规划。


以上就是关于获取推荐信的总结和小诀窍,希望可以帮到各位在为推荐信发愁的小伙伴们。获取推荐信是社交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重要的是日常和教授/上级建立良好的关系,不要担心被拒绝的尴尬。在充分的沟通,表明自己的需求后,并结合我们上面提到的方式方法,相信拿到推荐信不在话下!